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荆棘铜驼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荆棘铜驼以及成语“铜驼荆棘”的典故是怎么来的它的背后有哪些令人深思的故事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牛继马后”说的是三国时,曹魏权臣司马懿家族的轶事。
司马懿因谶杀牛金:
司马懿大家都知道,是东汉末年的一著名人物,机敏多疑,心狠手辣,智谋匹敌诸葛亮,奸雄不亚曹孟德。话说司马懿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正雄心勃勃地准备篡权夺位的时候,忽然得到一本能预测天下大事谶书,这本名为《玄石图》的书中有句“牛继马后”的话,让多疑的司马懿心神不定起来,想想身边这些大臣中,是有一位叫牛金的大将军,难道是他要夺司马家的大权?可这将军为人忠厚,战功显赫啊!但前途难料,人心叵测,宁可我负于人,不可人负于我!于是司马懿就请牛金赴宴,在酒中下毒将其毒死。南朝沈约《宋史·符瑞上》中就有这样记载:“先是,宣帝有宠将牛金,屡有功,宣帝作两口榼,一口盛毒酒,一口盛善酒,自饮善酒,毒酒与金,金饮之即毙。”
牛金死后,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十分惋惜,不解地问其父:“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这牛金可堪重用,为何杀他?”司马懿教训他说:欲成大事者,不能存妇人之仁。何况谶书有预言,马后有牛,不毒死牛金,将遗患子孙后代!
司马懿以为除了牛金,后代便可万代江山高枕无忧了,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此牛非彼牛也!
牛金之后还有牛:
到了司马懿孙子司马觐一辈,果然应验了“牛继马后”的谶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我往下细讲:
这司马觐是琅邪武王司马伷的长子。这司马伷虽然是司马懿的庶出儿子,却也不是平庸之辈,曾经率领大军灭亡吴国,并俘虏吴国末代皇帝孙皓。司马伷死时请求把自己的封国分给四个儿子,司马觐作为长子继承了琅邪王爵位。司马觐的妻子,就是前魏国大将夏侯渊的曾孙女夏侯光姬。
问题就出在司马觐妻子夏侯氏身上。这位贵族出身的夏侯光姬,自幼聪慧,学识俱佳,只有一点不好,就是生性风流。由于司马觐经常在宫中负责侍卫,正值青春的夏侯氏耐不住寂寞,就与王府中一个相貌俊美的小吏牛钦互生爱慕,背地里做了一对交颈鸳鸯。他们的爱情结晶,便是后来的东晋元帝司马叡。
司马叡虽是司马懿的曾孙,但不是嫡系,所以也很少参与王室的政治斗争,“八王之乱”中,在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失利后,就离开洛阳,回到自己的封国。到匈奴人的汉赵皇帝刘聪攻破洛阳与长安,俘虏并杀害晋愍帝的“永嘉之乱”时,神州大地已是铜驼荆棘,膻羯遍地,远离政治漩涡中心的司马叡却因祸得福,毫发无损地带着家族逃离杀戮。后来又在好友兼师傅的王导帮助下,南渡建康,开启了"王与马共天下"的东晋王朝。
其实这些传说,都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大多数是后代统治者为了标榜自己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利用这些迷信色彩浓厚的传言来愚弄人民的。
“牛继马后”的故事流传已久,由于情节过于暧昧、离奇,应该也是岀于某种目的而演义出来的,其文学性要大于真实性。你说呢?
棘刺母猴:在棘刺尖端雕刻的猕猴。形容欺骗的勾当或艰难的事业。
钩章荆句:形容文辞艰涩拗口。
针针从荆:形容荆棘的刺尖锐如针。在带着像针一样尖刺的一丛丛的荆棘下面,形容环境恶劣。
举动荆棘:一举一动,就象在刺树林里一样,比喻不能随意,事事都遭威胁。
南鹞北鹰:洪为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他以敢于直言为著称,曾经多次直言进谏晋武帝,受到武帝的重用。朝中很多大臣都十分怕他,评论他是:“丛生棘刺,来自博陵,在南为鹞,在北为鹰。”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铜驼荆棘”是一个成语,也是诗词中的一个常用的典故,我们在诗词中读到如“棘暗铜驼”和“泣铜驼”等意象时,大都是指向此一典故,如: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唐.李商隐.曲江)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宋·苏轼.百步洪二首其一)
无情恨荆棘,岁晚暗铜驼。(宋.陆游.岁晚)
只愁又踏河关路,荆棘铜驼使我悲。(宋陆游.醉题)
典故原文出自《晋书?卷六十?列传》:
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句意是说西晋的安乐亭侯索靖,预感到天下将乱,便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制骆驼叹道:“我已看到你们卧伏在荆棘中。”
此话也一语成谶。太康十二年,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引发了中国历史上一次严重的皇族内乱,即“八王之乱”。此乱持续长达16年,都城洛阳,连同当时的政治经济都遭到了严重破坏,结果更是导致西晋亡国,并带出了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乱华”时期。
“荆棘铜驼”遂在诗词中,喻作世乱荒凉、山河残破或人事衰颓的典实。
荆棘歌有关古诗,例如:“一从荆棘叹铜驼,五马为龙世所歌。”
出自:金陵怀古四首和汪仲嘉(节选)
[明]曹学佺
一从荆棘叹铜驼,五马为龙世所歌。
晋室山河遗略尽,雒中人物过江多。
杨花寂寂新宫出,燕子依依旧宅过。
欲向登临感陈迹,至今天阙尚嵯峨。
作者简介:曹学佺,字能始,一字尊生,号雁泽,又号石仓居士、西峰居士,福建福州府侯官县洪塘乡人,明代官员、学者、诗人、藏书家。
OK,关于荆棘铜驼和成语“铜驼荆棘”的典故是怎么来的它的背后有哪些令人深思的故事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