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象齿焚身,以及有唇和象的成语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带有象字的四字成语有:
气象万千、万象更新、险象迭生、包罗万象、险象环生、瞎子摸象、朱衣象笏、气象一新、盲人摸象、象简乌纱、杌陧之象、万象回春、万象澄澈、险象迭生。
唇枪舌剑、象齿焚身
解释:
1、唇枪舌剑: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2、象齿焚身:焚身:丧生。象因为有珍贵的牙齿而遭到捕杀。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
曹冲称象一事在《三国志》中有明确记载: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当时的大象是孙权进献给曹操的,那么孙权所进献的大象究竟出自何处呢?可能不少朋友认为应该出自当时的交州(现今中国广西和广东、越南北部和中部),毕竟现今越南象还是很出名的嘛!不过结合史料分析,我认为出自当时的扬州更为可信。
今人对中国古代大象分布的“误解”对于中国古代大象的分布,我们往往会存在一种误解,觉得古时候的大象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只存在于四川,云南以及广西部分地区,有些朋友甚至觉得中国古代压根就没有大象,当然,毕竟现今中国除了云南少部分地区还能看到野生大象的足迹,其他地方是不可能看到的。
其实在中国古代,大象在中国大陆的分布是非常广泛的。早在夏商周时期,中原一带就遍布了大象的足迹,这些在殷商时期的考古发掘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殷墟不仅出土了象骨,甲骨文中也有大象的记载,在一些商周青铜器纹饰中也有象纹。古时候的中原地区便是现今河南一带,现今河南简称“豫”,为什么要叫这个字呢?因为“豫”字的象形文便:是一个人牵了一头大象的形象。
据《吕氏春秋》记载:
“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
所以在商周时期,至少中原一带便是肯定存在有野生大象的。
当然,随着环境以及人类的双重作用,大象的数量以及栖息地都在不断变化,那么到三国时期还有哪些地方有大象的足迹呢?
三国时期大象的足迹三国时期,大象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昔日的黄河流域迁徙到了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阔地区了,也就是在当时蜀国益州,吴国的荆州,扬州,交州一带都能找到大象的足迹。为何这么说呢?其实有关三国的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我们结合其他史料分析不难得出这个结论。
据《南史》(南北朝时期)记载:
“淮南有野象数百,坏人室庐。”
在三国之后的南北朝时期,淮南一带还有如此之多的野象,难道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会没有吗?而后来随着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大象的活动范围也逐渐只剩下了西南一带。到现今仅存于云南部分地区。
孙权进献的大象出自扬州而非交州综上所述,当时孙权所掌控的扬州地区肯定是有大象存在的,所以当年进献给曹操的大象应是出自这一带无疑。为什么不会是荆州和交州呢?这里简单说三个时间点
一:曹冲病逝于公元208年;
二:公元211年,东吴派遣大将步骘为交州刺史,这时交州才正式成为了东吴的势力范围。
三:公元219年,吴将吕蒙奇袭荆州,自此荆州大部分地区才正式由动武管控。
所以在208年之前,孙权要给曹操进献大象,不至于舍近求远,还跑去有争议的地方去捉!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什么齿什么什么成语:
唇齿相依、
没齿难忘、
口齿伶俐、
切齿拊心、
驹齿未落、
皓齿星眸、
噙齿戴发、
口齿生香、
嚼齿穿龈、
白齿青眉、
龈齿弹舌、
唇齿之邦、
皓齿青蛾、
切齿嚼牙、
没齿难泯、
切齿咬牙、
稚齿婑媠、
切齿愤盈、
没齿无怨、
马齿徒增、
生齿日繁、
不齿于人、
予齿去角、
象齿焚身、
含齿戴发、
屐齿之折
好了,关于象齿焚身和有唇和象的成语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