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训练M的教程和怎样快速掌握单反相机的M档的拍摄技巧和在M档状态时手动调焦的具体方法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用M档谈不上有意思,多数情况都是不得不为之。毕竟现在单反相机的各种自动曝光模式都非常成熟甚至智能了,在大多数场景下都可以得到合适的曝光,用M档却费心费力。
我现在在三种情况下会用M档,一是拍摄舞台时,因为舞台光线变化大、变化快,而且大面积色块背景多,对准确测光影响很大,所以用M档控制曝光更方便;二是长途旅行在大巴上拍摄沿途风光时,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较高的快门速度和较小的光圈才能保证清晰度,如果用自动曝光,无论是光圈优先还是快门优先或P档以及智能曝光都无法做到,这种时候用M档,可以把快门和光圈都设定在理想位置,但把相机的感光度设定到自动,也就是牺牲一些画质来保证清晰度,好在现在相机的高感表现都不错;三是在光比很大的时候,为充分利用相机的动态范围,尽量在保证高光不溢出的前提下充分曝光,这样的情况我也会用M档来精确控制曝光。
当然在这三种情况下,能够用M档来得到理想的照片,确实有些乐趣。
我来分享一下经验:
M档很多时候被认为从摄影入门到专业的第一步的转变。M档也成为了挡在新手朋友面前的第一座大山,虽然很多书籍教程都写得很清楚M档如何用,老法师也告诉你M档很简单。实际情况下,确实很多人用不好,那么这是为什么呢?M档顾名思义就是手动档。手动多难啊,不会调整。如果在胶片时代,确实学习使用起来有点困难。但随着科技的大进步到数码时代之后,M档几乎也可以当成自动的来用了,不信?我慢慢教你啊。
M档说是手动调整,本质就是去调整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ISO)。这么一说是不是又感觉很复杂了?如果我们一个个击破就会简单很多。首当其冲的就是光圈。我们都知道光圈主要影响是两方面,一则是通光量、另一则是景深。根据拍摄需要,调整光圈。比方说,我们拍摄人像,想要人景分离,背景模糊一些。那么就要调整到大光圈,又比如我们拍摄风光,想要前中后景一样清晰,那么就要选择小光圈了。再智能的相机也判断不了你拍摄的是什么内容,自然计算不到你想要的景深,所以光圈还得自己调整。
下一步就是快门了,快门一般人的认知都是控制时间来决定曝光。其实除了这个,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必须要考虑进去,那就是被拍摄的主体是否在运动,快门需要定格主体瞬间。比如你拍摄的静止的主体,那么1/100s和几秒都差别不大。但是重点来了,如果拍摄的是运动中主体,比如天上的鸟、路上的车,运动的人。那么就必须1/500s,甚至1/2000s的快门。被拍摄主体的运动快门决定了快门速度。关于快门还有两个冷知识要注意的:1、要注意安全快门的问题。快门速度如果太低,是无法手持端的稳的,很容易造成画面模糊了。2、有些题材创作,需要长曝。比如把瀑布拍的超有质感,比如拍出夜景车流的轨迹。这些要有意把曝光时间变长。所以快门速度的抉择也是要根据你所要拍摄需要决定的。
说完了光圈快门,就剩下了一个iso了。iso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光度。在光圈快门固定不变的情况下,iso越高,画面越亮,但是噪点可能越多。因为光圈有极限,快门也会被局限,那么手动设置iso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夜晚运动的人像,既要是大光圈,又不能太慢的快门速度,要保证足够的曝光和定格人物,就只能调高iso了。其实等你真正领悟了这些,是完全可以小小的偷一下懒了,就是可以把ISO设置成自动。让相机自己去计算控制吧。当然最好给iso自动加一个上限,别太高了。
如果你是单反相机,取景器里面有曝光指示标尺,你可以根据游标来调整。如果你是微单相机,具备EVF就更方便了,电子取景器所见即所得,直接边看边调整。看完这些,有没有学会怎么用M档呢?
问题中其实涉及两个“M”,一个是曝光模式的手动档,一个是对焦模式的手动档,两个是互相独立的。为了便于理解,咱们一个一个说:
一、手动曝光控制模式(Manualexposure)在相机模式拨盘中,我们可以看到M字样,这是手动曝光控制模式的简称。只要将拨盘拨动至此“M”字样,即可激活手动曝光控制模式:
手动曝光控制模式下,相机所有曝光控制参数均由拍摄者手动指定,包括光圈、快门和ISO:
手动曝光主要应用于以下场景:
1、需要固定曝光量的场景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固定相机曝光量,比如多片合成或多片接驳。如果使用自动曝光,每次按下快门后,相机都会依据测光系统实时监测的亮度分布信息给出新的曝光参数,曝光量可能变化,从而导致接片出现“分界线”:
2、光影复杂,自动曝光下不能获得符合拍摄目标效果的场景
比如复杂光影条件下的舞台人像,大光比下的人物肖像或静物小品,一些有经验的拍摄者会考虑使用手动曝光:
比如上图的这幅作品,如果单从曝光程度来看,可能曝光略有不足,但如果增加曝光,可能会破坏现场的舞台气氛,这时候手动曝光就用得上了。
二、手动对焦模式(Manualfocus)手动对焦(MF)是相对“自动对焦”(AF)而言的。对于单反相机,在自动对焦模式下,半按快门时相机对焦系统会驱动镜头或机身马达自动聚焦;在手动对焦模式下则需要拍摄者自行旋转镜头对焦环进行对焦:
佳能相机的手动对焦很方便,只要把镜头对焦选择器调至“MF”即可;尼康相机要相对复杂一些,需要同时把机身对焦选择器和镜头对焦选择器调至“MF”,方可进行手动对焦操作:
手动对焦主要应用于以下场景:
1、相机或镜头硬件故障、无法实现自动对焦
2、光线昏暗,自动对焦失败或“拉风箱”
3、自动对焦不准确(跑焦)且无法通过微调功能进行补偿
三、提示与建议1、现在相机的测光系统很强大,自动曝光可以满足大部分场景需要。对于初学者,要明确手动曝光的应用场景,是不是经常使用手动曝光,和是不是摄影大师、能不能成为摄影大师没有关系。
2、现在很多镜头支持全时手动对焦,可以在AF状态下直接旋转镜头对焦环进行微调:
个人经验,仅供参考。关于摄影的相关内容,朋友们可以关注小k后私信下图中各类关键词,获取小k为您整理的独家摄影技巧,祝您摄影愉快??:
爱摄影、爱生活,致力打造最具价值的摄影自媒体。欢迎关注“小k印像”,了解更多摄影常识和技巧,共同学习进步????100米项目是无氧运动,是无氧的条件下,跑完100米全程,发挥连贯和流畅的技术动作优势;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
无氧运动是上个世纪1921年萨扎特首次提出的,至今已有98年的历史,无氧运动的研究在竞技体育项目中,得到了进步和发展,1960年联邦德国(西德)的阿明.哈里将男子100米成绩跑到10秒整;1968年美国的吉姆.海因斯在100米项目比赛中获得9.90秒成绩,在同年墨西哥奥运会上,在男子100米项目上创造9.95秒世界纪录,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纪录,第十九届墨西哥奥运会上,第一采用了高科技的塑胶跑道和电动计时,美国短跑海因斯获得的百米9.95秒成绩,是电动计时第一个男子百米世界纪录;2009年牙买加短跑名将博尔特把男子100米成绩大幅度提高到了9.58秒,至今没有任何短跑名将接近9.60秒。
无氧运动项目,是过科研人员不断发展和创新理念,用到实际的训练中,来提高竞技体育的竞技水平,科学地发挥人体的极限能力,创新项目的纪录与成绩。
100米项目:1,占人体无氧运动功率的98%以上,人体高强度无氧运动时间5~8秒;2,身体肌肉力量以白肌纤维为主,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和肌肉收缩速度,在肌肉力量训练中,采用大重量负荷和跳跃练习等;3,美国短跑教练温特理论认为提高短跑成绩的途径有:提高步频;加大步幅;保持最大速度;4,短跑训练应以强度大的无氧训练为主,约占全部训练的75%。在跑训练中进行全程跑或超过全程距离的重复跑,也应占一定比例发展途中跑技术的熟练程度,提高速度耐力能力。为保持冲刺阶段的最大速度。
100米全程技术动作分三个阶段:1,起跑以后的加速跑阶段,是百米全程跑的重要阶段。在静止起动和加速过程中,要逐渐地加快频率;逐渐地加大步幅;身体逐渐地抬起。第一个阶段距离30米左右,起跑以后的加速跑,身体姿势前倾腿后蹬实效性好,在与对手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中,防止动作跑紧影响肌肉快速收缩,起跑以后加速跑阶段的好与坏直接关系途中跑的步频与步幅节奏和速度,也影响第三阶段冲刺跑保持最大的速度,起跑以后加速跑阶段动作跑僵了,人体消耗过多的耗氧量使人体肌肉收缩速度明显下降,冲刺跑阶段保持不了最大速度。2,途中跑阶段发挥步频与步幅优势,跑的技术动作合理.连贯和流畅,身体重心平稳,起伏不大。身体的上肢和下肢技术动作符合人体力学原理,克服空气阻力。3,冲刺跑阶段保持着最大的速度,与无氧运动的承受能力相关,在全程跑训练中,教练精确的训练全程三个阶段技术动作和身体能力的综合发展,冲刺跑阶段要多练速度耐力跑和内脏器官的承受能力,才能够在冲刺阶段保持最大的速度。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