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无码番号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美国第八集团军副司令是什么军衔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事情在当时看似稀松平常,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当我们站在现在,回顾总结历史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令人不可思议巧合的事情。今天,我就说说发生在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身上的一些巧合事情。
【一】9月9日之谜。毛主席1927年9月9日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1949年1月30日北平和平解放,但是1949年9月9日毛主席才进入北京。而毛主席去世的日子是1976年9月9日。毛主席起家发迹、进入北京、离世都是在9月9日这一天。
【二】8341之谜。8341部队是中央警卫团对外番号,他是中共中央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身边的一支特殊部队。8341是部队这个代号是总参谋部下达的,而且代号用过一个时期是要更换的,他的正式番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共中央警卫团。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毛主席他老人家活83岁(1893至1976年),当领袖41年(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主席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至1976年),而将两个数据放到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正好是中央警卫团的番号“8341”。
【三】二十八之谜。毛主席青年时期自己起的笔名叫“廿八画生”,而“毛泽东”三个字繁体字的笔画数正好28画,毛主席一生与“28”特别有缘,毛主席28岁与杨开慧结婚,2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当年的中共一大13名代表的平均年龄是28岁,从此开始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展。28年后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新中国建立到1976年毛主席去世,正好也跨过了28个年头。在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
一个非常冷门的问题,因为美军中的副职存在感不强,经常被各类军事文献给忽略掉了。如果是二战史资深爱好者的话,应该记得在诺曼底登陆中摔死的第101空降师副师长唐·普拉特,以及在西西里战役中被自己人炮火干掉的第82空降师副师长查尔斯·基兰斯,这俩倒霉蛋的军衔都是一致的:陆军准将,也都是李奇微曾经的同僚,因为这两个师后来合编为第18空降军。
(范佛里特晋升上将)
所以美军的军衔是很有鲜明特点的,在法定的永久军衔以外(这个之前讨论过),战争期间主要实行职务军衔制度(临时军衔),并且为了使职务等级清晰、平时方便管理、战时易于指挥,固定编制(军级以下)的职务军衔设置是非常明确的“一职一衔”,也就是说担任什么职务就应该授什么样的职务军衔,绝不乱搞。这一点跟蒋军是有明显区别的,蒋军在大陆期间,中将的职务可以从师长一直延伸到战区副司令长官。
具体来说,二战期间美军的副师长为一星准将衔、师长为二星少将衔、副军长为少将衔、军长为三星中将衔,再往下也比较清楚,团长(空军的联队长)为上校衔、副团长中校衔、营长为中校衔、副营长为少校衔、连长为上尉衔、副连长为中尉衔、排长是少尉衔,规则和原理可以类推。不过要注意,集团军和“集团军群”都属于非固定级别编制,尤其是第八集团军在50年代属于“野战集团军”,跟现在的集团军还不太一样。
(沃克中将)
所以首先要明白,美国陆军的“野战集团军”编制其实弹性很大的,它是一个既可以遂行战略任务、也可以执行战役任务的兵团,平时只是一级指挥机构,不辖实兵或只辖少量的实兵,只有到了战时才由上级调拨给它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军或师级部队。理论上一个集团军在战时会下辖两到三个军,但如果任务需要的话,某战区内一个军或者若干个师之上也可以设置集团军司令部。
比如美国第八集团军1950年奉命驰援半岛战场时,“虎头狗”沃克中将紧急在大丘开设第八集团军司令部,而该集团军编成内当时仅有二个美军师40000余人,然后其他部队则由麦克阿瑟总司令部和参联会统筹调拨给它,不久以后,美国陆军第1军和第9军司令部恢复现役调往半岛,纳入到第八集团军作战序列之内。
(李奇微中将)
因此在志愿军入朝前,第八集团军已经下辖两个军四个师,番号分别是步兵第2师、第24师、第25师和骑兵第1师,总兵力已达15万余人,其中集团军属的特种兵科和支援部队数量较多。但这还是战役级兵团的级别。而到了1953年停战协议签署时,美第八集团军已经扩充到三个军、八个师另附两个团(东线原第10军也纳入其指挥系统),总兵力突破38万人(二战后期第12集团军群才40万人),已经成为美军在半岛的唯一战略级兵团。
明白了这一层,才能够准确理解美军“野战集团军”军事主官和副职的军衔属性,通常来说,当集团军仅仅是“战役级”兵团时,司令官标配为陆军中将,比如沃克、李奇微、范佛里特到任第八集团军时,都还是陆军中将衔。但是当集团军扩充为“战略级”兵团时,司令官的衔级就要升高一格了,比如朝鲜战争期间最后一任第八集团军司令泰勒,来的时候确实是中将,但是到了1953年金城战役期间,已经晋升为四星上将!
(沃克和参谋长)
那么副司令肯定要比司令官的军衔低一格,因此在普通的野战集团军司令部里,标配是中将司令官、少将副司令、少将参谋长。比如巴顿在北非担任第7集团军司令期间,他的副司令就是埃斯少将,哪怕是巴顿调走或者在任内出现伤亡,埃斯都不足以接替他的职务,因为军衔刚刚是少将。我们都了解沃克翻车而死然后李奇微接任的历史,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李奇微从华盛顿动身万里迢迢东来之际,第八集团军曾经有两天的“代理司令”,那就是美第1军军长米尔本中将。
显然,此时的第八集团军肯定没有中将副司令,否则不应该由米尔本军长来代理,直接把副司令转正就可以了。查到过一张李奇微担任司令时期的第八集团军高级军官合照,副司令是柯尔特少将,他不具备直接晋升为集团军司令的条件,只可惜,没有查到这名少将的相关资料,但是钢盔上的星星数量很容易辨认出来。
没有担任过中将军长的军官,通常是不可能获得集团军军事主官职务的,这是美军惯例。比如欧洲战场上的美国第一集团军司令霍奇斯中将,是1944年8月升任该职的,而在此之前的1944年1月到7月,其职务是“第一集团军副司令”,他在1942年担任军长时的军衔已经是中将,只不过在诺曼底登陆期间,委屈做了司令官布莱德雷的副手,老布一升“集团军群总司令”,他顺理成章接手。
再比如我们熟悉的第八集团军在李奇微之后的继任司令范佛里特,是1947年出任驻欧美军第一集团军司令的,而他在1945年初就已经是第3军的中将军长。第一集团军是诺曼底登陆期间美军唯一的重兵集团,规模远超后来拆分或者新建的第三、第七等集团军,所以集团军副司令也可以是中将衔,这就是集团军级别的不确定性,不能静态的去解读它。
因此到了半岛战争的尾声阶段,第八集团军已经成为半岛当时唯一的美国大型野战集团军建制,它其实已经等同于一个战区指挥机关,遂行战略任务,当然级别也相应提高了。1953年2月13日,当泰勒中将到任第八集团军时,一并兼任联军地面部队总指挥,也就是说不仅指挥着38万多美军,还指挥着几十万韩军和其他国家的军队,所以晋升四星上将势在必行。
既然司令官是陆军上将了,那么副司令和参谋长的衔级也当然水涨船高,此时第八集团军的副司令和参谋长都换成了中将级军官,这一点从停战谈判的代表团名单里就可以直白地体现出来。当1951年7月停战谈判刚刚开始时,美方代表团里面的第八集团军代表,是参谋长雷迪斯少将,期间谈谈打打,到1953年5月停战协议签定之前:
美国第八集团军参谋长威廉·哈里逊中将,已经接替美国远东海军司令乔埃海军中将,出任联军代表团首席代表。集团军参谋长都换成陆军中将了,副司令当然不可能再是少将了,遗憾的是,没有查到副司令名字,希望掌握资料的同道们给补充和完善上。
(李奇微在战场上)
解放战争后期,共有三支国民党起义部队被改编为“兵团”建制,分别是湖南起义的陈明仁第21兵团、新疆起义陶峙岳的第22兵团、绥远起义的董其武第23兵团。其中陈明仁兵团的兵力最惨,他指挥的原国民党第一兵团在长沙起义后,叛逃的部队多达两个军(第71、第100)40000多人,几乎是该兵团的半数人马,最后缩编为人民解放军第55军。
(第21兵团司令员陈明仁)
白崇禧为了报复,以同是黄埔一期生的黄杰收容叛逃部队重建第一兵团,结果在衡宝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四野部队全歼。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兵团,是在“纵队”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1947年以后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纵队级兵力已不足以完成战役任务,于是各野战军开始组建“兵团”,但当时并没有全国统一的序列编号,五大野战军自行编组和排序,基本的规模是三个野战纵队组建一个兵团。
(第22兵团司令员陶峙岳)
最先有“兵团”称谓的是华东野战军,即1947年的“七月分兵”,华野以六个主力纵队和特纵组成“外线兵团”,由陈毅粟裕率领执行外线进攻任务;而以四个纵队组成“内线兵团”,由许世友谭震林率领,执行保卫山东根据地的任务,不过此时的“兵团”是临时性划分,还不太正规。
稍后晋冀鲁豫军区留守部队成立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兵团,即由中野第三、第八纵队和起义的第38军组成的陈赓兵团,所部80000余人强渡黄河杀入豫西,配合陈粟和刘邓大军作战。
(第23兵团司令员董其武)
东北野战军在1948年初,将两个负责作战的“前方指挥所”改组成两个兵团部,第一兵团由萧劲光任司令员,第二兵团由程子华任司令员,其中程子华兵团是最早入关的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下辖两个纵队和三个独立师,是比较标准的兵团级规模。
华北野战军从1947年底开始,组建了第一兵团(徐向前)、第二兵团(杨成武)和第三兵团(杨得志),每个兵团均辖三个纵队约10万人马的兵力,这也是比较标准的兵团级规模,全军统一序列后改称第18、第19和第20兵团,其中第18兵团和19兵团在太原解放后转隶第一野战军指挥。
(陈谢兵团、第4兵团司令员陈赓)
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开始进行全国整编:
第一野战军辖两个兵团(第1、第2),总兵力只有15万余人,也就是说,每个兵团虽然有三个军的编制,但兵力都在7万人左右,是几大野战军中兵力最薄弱的。
第二野战军辖三个兵团(第3、第4、第5),总兵力28万余人,平均下来每兵团三个军大约9万人;
第三野战军辖四个兵团(第7、第8、第9、第10),总兵力58万余人,平均下来每兵团三个军约14万余人。
(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
第四野战军兵力最为雄厚,平津战役结束后进行整编时,下辖四个兵团(第12、第13、第14、第15)共88万余人,去掉野司直属部队,每个兵团也达到了20万人。因此,由于发展环境和成军历史的不同,各野战军的“兵团”兵力规模是有很大差别的,但军中级别则是相同的。
值得注意的是,全军整编时并没有设立第6、第11兵团、第16兵团、第17兵团的番号,应该是预留所用。
106步兵师一共3个团,分别是422、423、424步兵团。
在阿登战役中,422和423步兵团投降,424团因为没跟他们在一起,侥幸保住了小命。
这个步兵师相当熊包,阿登战役才打了三天,他们就让德军给打穿包围了,2个团陷入困局与恐慌,让德国人的机枪和坦克吓得屁滚尿流,在1944年12月19日集体投降。
106步兵师属于美国为战争而膨胀起来的部队,1942年5月5日建师,但直到1943年才通过80步兵师的帮扶搭建起来。
美军当年从十几万人吹起了1000多万人马,后期连囚犯和智障都往军队里塞,106步兵师这种43年3月15日才搭架子的部队自然也是没啥军魂的,他们在快速完成步兵训练后就开始准备被派上战场了。
直到D-DAY前2个月,106步兵师还在田纳西州搞军事演习呢。
1944年3月28日,106步兵师迁至印第安纳州阿特伯里营地训练。
1944年10月10日,又转到马萨诸塞州迈尔斯·斯坦迪什营地训练。
1944年11月10日,该师终于得以远征,在波士顿登船去往欧洲,并于一周后抵达英国。
在进行了19天的临时训练后,他们在12月6日被派到法国,参加莱茵兰战役,但在进入比利时的时候,他们在12月16日被改换了任务,临时转到了阿登战场。
1944年12月,纳粹德国发动了最后的豪赌——守望莱茵,他们将大量精锐从东线调回,准备给已经打飘了的盟军来个大的。
在拂晓的寒风中,大批拼凑出来的德军,打出了所剩无几的弹药,点燃了坦克里最后一箱燃油,发动了如潮的猛攻。
战役在1944年12月16日爆发,结束于1945年1月25日。
就在12月11日的时候,106步兵师扛了个大担子,换防了第2步兵师的位置,其424团被调往Winterspelt地区防御,这让他们反而逃过一劫。
主力的422团和423团被德军当成了闪击战的突破口,德军从他们与其它部队的缝隙中插进去,将整条战线撼动得岌岌可危。
很快,422团和423团就在Schonberg一带被分割,随着盟军大战线的全线崩溃,这两个没逃掉的团成了被淹没在战线中的孤岛。
所以他们的下场基本没什么可说的,在12月18日好歹挣扎了几下后,美国人果断在19日集体投降了。
有些传言说他们吓破了胆,德军MG42机枪的声音一响,就有成片的美军蹲下来缴枪。
实际上,422团和423团是真没办法了,他们就像巴巴罗萨那会儿被分割的苏军一样,完全失去了统属和斗志,彻底绝望了。
当时整条战线唯有一个亮点——第28步兵师驻扎的巴斯通地区。这个连续鏖战几个月的师当时被撤到巴斯通修整,结果反倒扛住了德军。
17日,101空降师飞奔近200公里驰援巴斯通,在巴斯通的路网中心扒坑死战,硬生生在全线溃散的战线上钉出了一个“突出部”。
比起闻风丧胆的106师,101师简直是强太多了,他们顶住了5个师的德军,在冰天雪地里陪着德军耗到过年,直到第3师来援。
16日的德军反攻后,106师424团以及一些零散人马,在28步兵师的帮助下渡河撤退,被紧急调到了比利时列日省的圣维特布防。
圣维特在巴斯通的北部,是个相当重要的铁路枢纽,德军计划直插安特卫普,将盟军全线击败,因此该地是个必争之地。
从17日开始,106师残余人员在圣维特一英里外的狭窄山脊上修筑了阵地,其后他们依托这道山脊执行了5天的防御任务,从17日一直死守到21日。
该师的第81工兵战斗营在战斗中表现得非常顽强,拼命修碉堡架工事,在德军猛攻下血战连连。战斗结束后,他们因为英勇行为而被授予杰出部队的荣誉。
他们的行为事后被认定为:破坏了德军抵达安特卫普的计划,阻挡了德军在有利时间里发起的进攻。
实际上,当时的德军穷得连裤子都快当了,阿登之战完全是打了鸡血的回光返照。
12月21日以后,防守部队因为抵挡不住德军火力,开始从圣维特撤军。424团24日打了几场拖时间的阻击战,然后在25日被派到比利时境内进行缺员补充和补给,还打了几场算不上很激烈的战斗。
不久,山穷水尽的德军开始溃退,106师的残余在1月18日被送到比利时的古镇斯塔维洛特修整。
106师的战斗经历其实没啥好吹的,至战争结束他们一共进行了63天的战斗,阵亡417人,伤1278人,53人因伤病死亡,被俘高达6697人,6500名战俘在战争结束后回归,剩下的统统都是MIA(失踪)。
至此,106师基本上也就与二战的血与火无缘了,424团1945年3月初在莱茵河岸进行训练和巡逻,之后跑到了法国的圣昆廷,开始恢复和重建部队。
失去的两个团连个种子都没有,当然没法补回来,因此美军在3月16日将第3步兵团和第159步兵团补了进去,算是让106步兵师齐装满员了。
不过,根据查找资料,美军在3月16日还是恢复了422、423两个步兵团的编制。实际上这是拿一些补充人员在法国临时建立的,为的是在战争的结束阶段能尽可能收拢无统辖人员,保持部队的建制管理。
这两个顶替了番号的团隶属第66步兵师,一直处于“训练状态”,直到回国。
1945年4月25日,106师在战争的尾声中开进德国,剩下的时间里他们一直作为二线部队,不断建造战俘营和维持治安。
1945年8月14日,106步兵师转到了德国BadEms地区,一个半月以后,他们登船回国,被送到了纽约港。
但等待他们的是落寞的解散令,1945年10月2日,106步兵师在纽约尚克斯营被宣布退役,其师部直属联队被暂时保留,但没有列入正式部队名单。
就这么拖到1948年,美军终于决定在将其以预备役部队的方式重新组建,106师在波多黎各迅速建立了起来。
可莫名其妙的是,美国陆军部突然决定“不需要该师”,于是106师在1950年10月被再次解散,师部也被废除了。
所以,后世一些好事者在查询不到106师番号后,便认为该师“集体投降”。
实际上,剩下来在奋战的远非424一个步兵团,除师部外,他们还有一大拉子部队。
如前面提到的81战斗工兵营,此外还有师属的宪兵排、反谍报支队、第806军械连、331医疗营、机械化侦察队、589野战炮兵营(105毫米)、第59野战炮兵营(105毫米)、第592野战炮兵营(155毫米)等,还配属了装备“地狱猫”的820自行反坦克炮营,以及444防空炮营,563防空炮营,563防空炮营,634防空炮营。
哪怕是临时配属的部队,也都陪着打到了44年12月18日、25日和45年1月。
所以说,106步兵师尽管因为两个团的投降差点跪了,但也不是完全被废掉,还是能执行一些小规模的战斗任务的。
这支部队最后获得了1枚杰出服务奖章,77枚银星勋章,352枚铜星勋章。
文章分享结束,无码番号和美国第八集团军副司令是什么军衔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