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奉天承运是什么意思和奉天承运是什么意思奉天承运开始于哪个朝代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奉天承运是什么意思以及奉天承运是什么意思奉天承运开始于哪个朝代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奉天承运: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太祖奉天二字,千古独见。故神训中云:皇帝所执大圭上镂‘奉天法祖’四字,臣下诰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皇帝’。”
秦朝以前,凡上级对下级发的命令文告都可以称为“诏书”。
秦始皇开始,规定只有皇帝文告能称为“诏书”。皇帝的命令除了“诏书”,又有“制书”,两者区别是:“命为制,令为诏”,意思是涉及重大的制度方面的皇帝文告叫做“制书”,也叫“命”,《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建武元年九月》注引《汉制度》:“制书者,帝者制度之命。”可见,“制”或“制书”是有关重要制度方面的皇帝文告,较为隆重。“诏书”则是皇帝所发布的对于某个具体的人和事的命令,所以说“令为诏”。由上可见,“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与“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有关重要制度方面的皇帝文告,后者只是皇帝对具体人具体事件发布的命令。纵观中国明朝或者清朝皇帝的圣旨,不论其内容有多大的差异,也不论其形式有多大的不同,都无法掩盖几个共同的字眼: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如果我们按照字面意思对这八个字予以解释,那么很容易便可得出一个结论:皇帝被认为是上天指定在人间的统治者,那么他的任何旨意都是代表上天,并且是顺从天意的安排,这样一来,皇帝的命令就具有不可违反性,任何人都要遵从。
站在今天的立场来看待古人的这些言语,不得不令人由衷地佩服古人创造词语的能力和技巧。
那么,这几个字是由谁发明出来的呢?其实,“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几个字刚开始的时候不是一起用的。最初先用的是“皇帝”、“诏”,这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使用的,秦朝灭亡,汉朝沿袭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皇帝制度,于是汉代的帝王开始在文书中使用“诏曰”两字,之后这两个字一直被历代的皇帝使用。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显示自己是受命于天,以及君临天下的气势,太祖一言一行都表示自己的统治出自天意。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记载太祖尝言:
“见人言动皆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
因而其诏书的开头就是奉天承运。还有,他把其宫殿也称为奉天殿,把他手中所捧的大圭也刻上“奉天承运”这几个字。
从这以后,明至清的帝王们都继承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几个字。经常在影视剧里看到:一太监手拿皇帝的圣旨,让某某接旨,然后大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事实上在古代皇帝下的圣旨很少是太监去宣读的。太监大多地位低,没文化。皇帝的圣旨是有专门的机构如翰林院,按照皇帝的意思起草形成文字,写在圣旨上,有皇帝来审阅,不修改的情况下,盖上玉玺,派专人去宣读。
而圣旨也不都是”皇帝诏曰”,有“制3曰”,有“敕曰”,是有区别的。
诏曰,是国家有重大事件,皇帝面对全国颁布的圣旨才用“诏曰”。意思是皇帝昭告天下,比如:汉文帝时,去除坐刑,昭告天下,全国张贴告示,令全国人都知道。
再比如,唐肃宗因为天气大旱,下诏书特赦天下,圣旨一下,会最快速度传遍天下,李白在白帝城很快得到了消息,才有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名句。
制曰,顾名思义,制度之说。这是皇帝对他手下大臣,或者说体制内的官员用的词。比如,皇帝对大臣或者是刑部,太尉等有什么要求,或者指令,圣旨上用制曰。应该是官府行文用的。
赦曰,赦有宽恕,赦免的意思。所以赦曰一般是皇帝对某位大臣官员告诫,警告时用的。有时皇帝为了褒奖一些大臣,提拔升职,鼓励其努力或者再接再励,圣旨也用“赦曰”,意思应该是有不要得意忘形的成分。
奉天承运是什么意思和奉天承运是什么意思奉天承运开始于哪个朝代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