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利己主义电影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类似利己主义的电影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部改变韩国法律的电影!
《熔炉》讲述的是一位会哑语的美术老师仁浩前往新的聋哑学校任教,仁浩无意中发现学校很多诡异的事情,真相令人触目惊心。原来人面兽心的校长老师们长期性侵虐待这些聋哑儿童。正义的仁浩老师通过法律途径为孩子们伸张了正义。这部2011年根据真实故事改篇的韩国电影和大家一样,看完我很愤怒。有人说,真实的故事更残忍。嗯,那些对孩子下手的作恶者应该碎尸万段。但让你更心寒的是,法律竟然维护那些施暴者而无视受害者的权益。你说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呢?这些老师真是枉为人师,专挑那些家庭是孤儿的残疾儿童下手。好在这个社会还有如仁浩、友真老师这样的正义之师。他们不畏强权誓死为孩子们伸张正义。可惜那时候的韩国,最高的统治者与施暴者竟是一丘之貉。在有真凭实据的条件下,法律竟然仅仅判了6个月的有期徒刑。看着那些作恶者露出微笑的嘴脸,你真的对人性深深地失望。都说坏人终将遭到报应,难道这就是一个国家的法律给祖国花朵的保护吗?电影里民秀和弟弟长期受同性恋老师的侮辱殴打,弟弟不堪忍受卧轨自杀。民秀看到法律如此黑暗,不能替自己和弟弟主持公道,只能做出过激行为。他和这位人面兽心的老师同归于尽了,火车碾过他们的身体,大仇终报。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孩子只能用如此行为表达自己的怨恨。在法律面前,人人生而平等,而在这里一点也不平等。校长可以利用自己的职业之便收买人心令自己脱罪,这样的腐败实在叫人痛心疾首。
童年的伤害会成为人一生中永远抹不去的噩梦,这些校长老师们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死一万次都弥补不了他们的罪恶。真不明白,那些人难道自己没有孩子吗?也不怕天理报应。影片唯一给人带来安慰的是仁浩、友真不遗余力地为孩子们奉献自己的微薄力量。就像他们说的:"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能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就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努力,很多真相才得以大白,我们才能够未雨绸缪,避免再有新的孩子受到同样的伤害。也许我们和仁浩、友真一样,力量微小,没有关系靠山,但我们仍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正义而战。
这些微小的力量还是有效的,韩国因为这部电影重新拟定了关于性侵儿童的法律,名叫"熔炉法。"希望法律真的能够震慑住那些作恶者吧,妄想就妄想吧。只是我们都不愿意承认,这样的事件,或许现在仍在发生,无论是在韩国,还是在他国。
这个问题所表达的观点来自于北大教授钱理群的一段话。我在北大的时候听过他的课。他一直是一个非常特立独行,不媚俗、不攀附权贵,有着自己独到思想的知识分子。他最关注就是北大的学生毕业以后,到底是在为国、为民贡献自己的生命和青春,还是只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他认为这样高智商的人,如果步入了利己主义的俗套,就很容易大肆为自己牟取利益,同时可能会损害到民族和国家的利益。
其实,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利己主义者,只不过有目光短浅和远大之分。目光短浅的利己主义者,对于一个眼前的利益会斤斤计较,为了一点小利和身边的人发生冲突;目光远大的利己主义者,会把自己个人利益的获得放在更长久的未来。长远的利己主义者除了想要获得金钱或者社会上的某种利益回报,还会考虑到自己的名声、地位、个人发展等长远回报。这样的利己主义者,只要他们为自己考虑的同时不产生损害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就不是坏事。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每个人都是为自己考虑的。区别在于只是为自己考虑,还是同时能够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当你利己的同时还能够造福于其他人和社会,这就是一种好的利己主义。
钱教授认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目的。任何人、任何东西能够被利用,也许这件事情并不是利用者的错误,而是被利用的东西本身有问题。如果利用体制达到目的这件事情成立,那意味着体制有一些缺陷被人利用。我们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来惩罚这些利用的人,因为一旦有利益引导,即使惩罚了前面的人,后面的人依然会前赴后继,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我们如果想要杜绝有人利用体制来达到利己主义的目的,我们的关注点不仅仅是去惩罚利用者,而是需要改善体制。无论体制看起来有多好,只要能够被利用,就意味着还有改善的余地。
在中国,我们善于指责个人。但是西方文化中有一个比较好的现象,即善于改善制度本身。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从古代到现代,我们一直是以完善个人的情操道德为主体。这有很大的好处,但也有种种问题,我们对于制度和体制缺乏反思和改进。
在这个世界上,到处充斥着非常聪明、高智商、善于表演、利用体制的人,而当其变成了当权者,这个社会真的会变得非常危险。尽管不能说每个人都这样,但已经有形成这样的状态的迹象了。我们发现每一个阶层的人:政府官员、商业人士、知识界人士、中产阶级甚至普通老百姓,都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体制所出现的不足,来达到个人目的。社会实际上处于一种分崩离析的状态。整个社会的粘合剂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忍让、宽容以及先人后己的考虑,以求最后达到大家共荣富裕的一种状态。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钱理群教授对于现在这个世界,尤其是知识分子的观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也是一种有道德的知识分子无奈的哀叹和在绝望中的希望。渴望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变得比古代的知识分子更好,能够摆脱利益的诱惑,真正能够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以,凡是有良知的人都应该以钱理群教授的这句话为警示,让我们自己变得不那么利己,能够更多的为广大民众和社会的进步而考虑。
声明:本文为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原创并拥有全部版权,首发于今日头条,仅授权新东方官方微信公众号(ID:xdf2013)标记原创标识,俞敏洪个人微信公众号老俞闲话(ID:laoyuxianhua)转载,其他自媒体如无本人授权擅自发布,均属抄袭。
《看不见的客人》将标杆式的西班牙惊悚片推向了极致。其震撼度甚至超过了《敦刻尔克》带给我的冲击。
目前该片的豆瓣评分8.6,IMDB评分7.7,这是观影人对这部影片的肯定。
作为一部小成本制作的电影,《看不见的客人》缺乏让人为之一振的恐怖场景,也没有丝丝入扣的情景配乐。但是,在缺失了悬疑片极其重要的两大要素的情况下,导演兼编剧OriolPaulo以其精妙的情结架构和对影片画面色彩和质感的掌控保证了这部电影的高质量。
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也可能成为最可怕的凶器。
相比于欧美观众对大场面的喜爱,中国观众往往更看重影片逻辑的缜密性和台词的严谨性。《看不见的客人》通过两位主角的你来我往,唇枪舌战将一个曲折的故事娓娓道来。从一开始的迷雾重重,到中途的峰回路转,再到最后的拨云见日,每一次的反转都构建在双方心理上的周旋和言语间的博弈。因此其在中国市场所能激起的反应可能十分可观。
影片的情结百转千回,每一次当我以为自己猜到了情结的走向,迎接我的都是编剧的无情嘲讽。甚至直到电影的最后一刻,我都还在为编剧的脑洞而惊叹。
但是这些反转并不生硬,它们既是推动故事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反映主人公性格的最好佐证,正是有了这些反转,才让电影更加好看。
类似《利己主义》的电影有:《人间,空间,时间和人》《艾尔酒吧》《一出好戏》《移动迷宫》《饥饿游戏》《分歧者》《雪国列车》《饥饿站台》《盲井》和《盲山》
关于利己主义电影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