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MAYA我们严重反对未成年访问和影视行业的弊端有哪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为什么要选择影视动漫专业?用《爆漫王》里的主角真诚最高说过一句话,就是“漫画是没有极限的。”
我幼儿园那会儿就喜欢画画了,幼儿园老师也跟我妈说我有这方面的天赋。那会儿看的可能都是些图画书,比如《葫芦兄弟》的彩色连环画。
然后小学的时候,看过一些简单的四格漫画,有一个系列我非常有印象,叫《小樱桃漫画》,当时周围同学看的比较多的是敖幼祥画的《乌龙院》,还有王泽画的《老夫子》。
看过小樱桃那种四格漫画之后,我就自己试着画过一点很简单的漫画,基本也都是四格的,以日常搞笑为主,角色基本都是小孩子——波波娃、波波哥、哈哈哈,形象都特别简单,主要就是头发少,当时放暑假,和我表妹画着玩的。
不过说起来,我最早接触到的故事漫画其实要比上面说的这些还要早。是我爸给我买的一本漫画,国产的,漫画的名字我已经想不太起来了,好像是叫科幻什么什么,主角是一个叫“弟弟弟”的男孩,他有一只狗,好像叫“雪弟”,漫画讲的是他和他的狗坐时光机器进行时光旅行的故事。
对我来说,这本漫画的有趣之处在于它可以和读者互动,因为里面不仅设置了一些剧情发展的选项,还穿插了一些小游戏,比如说里面的一些大场景,刚好就是以一整个开页的迷宫游戏的形式来展现的。
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漫画的画风其实在很大程度学习了鸟山明的漫画,这本漫画我好像看了很久,在医院挂盐水的时候也看过,所以印象还挺深的。
初中的时候,一开始也是跟着表姐看的漫画,她那会在看的漫画杂志是《漫友》,我当时非常喜欢里面连载的一部叫《长安幻夜》的作品,是韩露画的,画面相当帅气。
然后厉害的漫画作者就陆续进入了我的认知世界——夏达、于彦舒、坛九、old先……那会儿我接触的原来竟基本都是些国产漫画。
《火影忍者》是我初中的后半部分才开始接触到的漫画,我觉得自己其实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真正意义上接触日本漫画的,之前只能说看过一些动画片。
高中的时候,被表姐安利了《死神》,漫画单行本自然也收集了起来,《死神》也是帅气得不行,临摹了很多。第24卷封面上的葛力姆乔我当时都会默写了。还学着《囧域漂白研究会》的作者寒舞,恶搞了一波《死神》。
当时,以有妖气为首的网络漫画平台也开始在国内兴起了,我主要就是在看寒舞的《十万个冷笑话》。
高二的时候,无意中在钱江晚报上看到了《海贼王》的漫画,第一话就把我勾住了,这特么太热血了!然后就去买了单行本,从第一卷开始买起,当时还在班里传阅,周围的几个同学都因此迷上了《海贼王》,到后来,他们甚至还筹钱出资要我去买后续的单行本,可以说《海贼王》让我省下了一点买书的钱。
高中毕业那会儿,我注意到了另一本漫画——《爆漫王》,看完一本,接着买下一本,《爆漫王》总共只有20卷,不算长,但我是哭着看完的——漫画家真是不容易,漫画家真是太伟大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真正决定以后多少都要从事漫画这方面的工作。
大学读了建筑学。不怎么看漫画了,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用上了电脑,有了自己的电脑,那基本上的娱乐活动也都被游戏、动画和影视剧给占掉了,大学这五年我看掉的漫画可能还不及之前一年里看掉的量,其次就是想自己创作漫画,觉得看太多别人的作品,会限制自己的思路。
这五年我除了建筑学专业方面的事情,其余就基本是在研究平面广告和原画的事情,倒也画过一点漫画,但是被人说人体画得不行,然后就自己学,学着学着就学到游戏场景原画去了,构图方面倒是长进了一点,但人体还是不行。
记得大一在A1卡纸上用针管笔练手绘排版的时候,我在上面用黑体手绘了一行“我是要成为漫画家的男人”,后来听同学说好像被系主任喷了。
后来正式打算读漫画研究生了,才意识到自己的储备量确实不够,那就只能多看了。为了写研究计划书,零零碎碎地读了各种日本漫画,这其中唯有井上雄彦的《浪客行》我是完整地从头看到了最后停刊那话(从2015年停到现在)。
这位同学问,作为男生选择影视动漫专业好不好?有没有前途?其实这个问题只有你自己能回答!你真的爱我真的喜欢就有前途,如果你仅仅是一时冲动,我建议你谨慎选择!
最后用《爆漫王》里的主角真诚最高说过一句话来总结我的选择——“漫画是没有极限的。”
建议从三个方面考虑:
1.兴趣,依个人兴趣定位确定,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定向你工作起来有激情、不劳累还出成果!
2.技术功底,影视动画和影视后期对你的技能要求不太一样
影视动画的技能要求:绘画、色彩应用、场景设施、数字图像处理、贴图制作、后期合成等内容。
影视后期工作内容:视频编辑、素材处理、特效处理、字幕处理、音频处理、包装处理、成品输出。
依个人能力慎重考虑。
3.回报,个人感觉影视动画要好于影视后期,也是成比例的。
最终怎么选,还要依据自己的其它因素综合考虑,希望能帮到你!
影视行业的弊端有哪些?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影视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在近几年悄然兴起并且迅速发展。虽然与欧美甚至日韩国家相比,我国的影视产业起步较晚,但80年代以后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我国的影视产业都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可喜的,但不得不说,在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影视文化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模仿化过于严重
首先是对国外影视作品的模仿。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影视产业一直处于模仿阶段。模仿本是一个必经过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但不假思索地全部模仿,就会不符合中国国情,造成许多中国文化无法接受的问题。例如去年曾引起广泛争议的《中国星跳跃》和《星跳水立方》,这两档引进节目在国外有很高的收视率,刚被引进时也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眼球,但随着不断的播出出现了牛群晕倒、释小龙助手溺水等问题,引起媒体的轩然大波,最终被停播。让不会游泳的人跳水也许符合国外推崇的冒险精神,但绝对不符合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为了一档节目而拿生命开玩笑,这个玩笑是不是开的太大了。
其次是对本国同类节目的模仿。我国不论是电视节目还是电影、电视剧,都出现了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如有了《非诚勿扰》就马上出现了《我们约会吧》《非常完美》,有了《婆婆来了》就马上出现了《丈母娘来了》,有了《潜伏》就马上出现了《黑狐》《利剑》。长此以往,影视作品不仅丧失了艺术性,而且会被观众厌弃。
(二)过度娱乐化现象
影视文化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主要的目的是使观众在轻松的环境下得到身心的解放,因此娱乐性一直是影视作品的一个重要属性。但是,过度娱乐会使节目丧失其本身的艺术性,造成一种为了娱乐而娱乐的效果,甚至为了哗众取宠而罔顾道德伦理,让人们感到低俗不堪。
从电视节目到电视剧,再到电影,都脱离不了这个问题。不论什么样的选秀节目,选手的悲惨经历都是一大卖点。为了博得观众眼球,有些节目甚至不惜捏造假资历、假身世,如《中国好声音》就出过徐海星事件。作为一档音乐选秀节目,它本该将关注度放在选手的歌曲演唱上,然而现在却将经历作为主要卖点,严重偏离了整个节目的重心。再来说电视剧,现在的电视剧创作情节跌宕起伏,大部分都能达到30至50集甚至更多。但有些仅仅是为了曲折而曲折,例如当年热播的《夏家三千金》,曲曲折折,来来回回,演绎了太多不可能和幼稚的问题。这样冗长又没有内涵的作品,只会让人们看完第一遍后,再想起都觉得反胃,再也找不到当年看《渴望》《编辑部的故事》那种百看不厌的感觉了。
(三)价值导向不正确
影视文化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其宣传教育意义是不容小觑的。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人们积极向上是影视作品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的影视现状来看,许多制作者为了赚足收视率与票房,不惜将一些低俗、阴暗的内容展现在观众面前,对人们的发展,特别是青少年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比如《非诚勿扰》大肆炒作马诺事件,将这种不良的价值观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对于本就处于迷茫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导向。又如当下的电视剧,家庭剧就是小三原配争夺、婆媳关系不和,古装剧就是宫斗,甚至连红色题材的谍战剧、抗战剧也脱离不了爱情,不是美人计取胜就是两人在爱情的滋润下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这样的情节设置,让原本和谐的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在电视剧的影响下笼罩上了一层阴影。
此外,影视作品的宣传多以一些低俗的内容作为卖点,如《一生一世》在宣传初期就打出高圆圆首部床戏的宣传语,以此来吸引观众,会对观众的道德标准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
(四)严重脱离现实
影视文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贴近人们的生活、贴近实际的社会,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在前些年,像《实话实说》等栏目就是因为贴近人们的生活而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可。此外,像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牵手》等也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但是,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影视作品大量向西方靠拢,逐渐失去了其本身应有的本土气息。大量古装片、玄幻片占据着银幕,除了套了历史的外壳,其传达的内容完全不符合当下人们的需求。甚至出现了抗日雷剧徒手撕鬼子的闹剧,即便是演艺当下生活的家庭剧,也将家庭演绎的支离破碎、小三横行、婆媳矛盾僵化,这样的演绎,将许多小众的问题当作普遍的问题,人们再也无法在影视作品中找到自己甚至身边人的影子,看着别人的故事,只会让观众渐渐对影视艺术失去兴趣。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