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女武神行动的一些知识点,和二战中纳粹德国计划的“女武神行动”是什么有何目的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德国的“冯”、西班牙的“唐”、缅甸的“吴”……这些都是当地文化特有的形容词,代表尊贵,加在名字里做前缀修饰,虽然翻译成汉语时翻译成这几个字,但其实它们都是该国特有语言,汉语的汉字没有这些国家的内涵,这样翻译就容易引起中国人的误会,以为这些字是姓氏。
类似的还有鲜卑里的“魏”、朝鲜里的“韩”……这些在该国该民族语言中表示高大、伟大、强大等等意思,所以被这些民族拿来做国家名,但是翻译时采用了音译,汉语里这些字并没有这些民族的文化内涵,所以中国人无法感受到这些词代表的各种意义。
打个比方,汉语里的“龙”代表强大、尊贵、吉祥、无所不能、非常优秀等等含义,但是音译成英语时,loong这个词会让英美人觉得这像一个抽水马桶,英美人完全感受不到这个词代表的含义。
欧美的dragon在古希腊词源里代表邪恶、有毒的爬行者,所以它一直是邪恶强大的象征,即使到了欧美各国语言里还是这个意思,按理说它应该音译成拽根,也表示强大邪恶。dragon与loong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它们的差别就好像猫与屎壳郎一样大。
可是当时的欧洲人不怀好意,把龙翻译成dragon,让全世界以为中国是崇尚dragon的国家。就相当于把猫翻译成屎壳郎,导致全世界以为中国人人喜欢养屎壳郎,还做屎壳郎的铲屎官。其实中国人养的是猫,与屎壳郎完全不同,可是欧美人坚持认为中国人都是养屎壳郎,还问为什么中国人养的屎壳郎这么大而且毛茸茸的、有四条腿和长尾巴、还会叫唤。然后欧洲人就开始各种找中国“屎壳郎”与欧洲屎壳郎的差别与共通性,其实猫与屎壳郎有个屁的共同性啊?这根本不是同一个物种好吗?
现代中国已经开始复兴,所以很多人自觉开始抵制欧美人的文化侮辱,中国人自创了“loong”这个单词来特指龙,网络上已经开始使用这个词或“long”这个拼音来指龙。希望大家都能自觉参与,抵制西方对龙的污名化。另外,我建议创造“犭曳”这个字来指dragon,发音为“zhuāi”,看上去就很邪恶。如果不行的话,可以用“拽根”这个词来指,因为这个词给人一种暴力拔树的感觉,强大而不讲理,比较贴近于dragon的意思。
1.终末的女武神特斯拉后面是阿尔忒弥斯。2.这是因为在神话故事中,特斯拉是北欧神话中的女武神,而阿尔忒弥斯则是希腊神话中的女神,两者并不相关。3.特斯拉和阿尔忒弥斯都是各自神话体系中的重要角色,特斯拉代表着战争和勇气,而阿尔忒弥斯则代表着狩猎和月亮。虽然两者都是女神,但在不同的神话中拥有不同的背景和故事。因此,特斯拉后面并没有阿尔忒弥斯这个角色。
“女武神”特别行动方案是一个紧急的动员方案,旨在应付德国国内突然出现的动乱或者其他紧急情况时,以德国本土的后备军各级机构为基干,对国内的后备部队、休假或者休整的野战部队做紧急的动员,从而在短时间内组建一支强大的作战部队,处理国内的紧急状况。这一计划最早在1942年提出,直到1944年才开始做全面的准备工作,具体方案由德国国防军后备军司令部制定,希特勒亲自批准。
当时的战略设想是,德国的军事力量大部分都部署在国外,东线的集团军由于要从事激烈的作战,几乎不可能脱身,而且距离德国本土太过遥远。而西线的三个野战集团军虽然距离德国本土较近,一旦进攻方提前占领莱茵河天险,西线德军也难以迅速赶回德国救援。希特勒设想盟军极有可能越过大西洋壁垒,直接在德国的北方沿海地区实施大规模的空降,占领汉堡、不来梅等重要港口,然后实施大规模的登陆行动,德国空军和海军无力阻止盟军的行动。而德国本土又几乎没有任何可动用的部队,盟军地面部队将会在几天内席卷德国本土,从而达到迅速打败德国的目的。
基于上述的战略设想,德军最高统帅部决定组建一批空额师,也就所谓的架子师,平时只保留各级指挥机构,一旦突发情况,则对国内的休假士兵和疗养的伤兵做紧急征召,充实空额,武器装备则由国内的军用仓库和军工厂储备提供,从而迅速组建一支10到12个师的野战部队,对入侵的敌人实施反击或者防御,为外围国防军和党卫军主力的增援争取时间。鉴于后备军在国内拥有完善的各级指挥机构,这一行动的主要由后备军司令部负责,军事主官拥有绝对的执行权,国内的政府部门包括纳粹党的组织部门只有建议权,希特勒无疑给了德国国内的后备军非常大的权力。
然而这个原本只是为应付国内危机而制定的“女武神”特别行动方案最终却被刺杀希特勒的密谋组织利用,方案的主要执行部门后备军司令部已经为密谋份子所掌控,后备军总司令罗姆、后备军总参谋长施陶芬贝格都已经加入了这一密谋组织。他们利用“女武神”方案中希特勒授权给后备军司令部的特殊权力,准备一旦刺杀希特勒成功,迅速实施“女武神”行动,组建一支军队来掌控国内局面,而希特勒的纳粹党组织也将迫于“女武神”行动方案中的规定而接受后备军司令部的管辖。刺杀组织的这一计划确实非常精妙,如果不是最终没能杀死希特勒的话,或许真的就已经成功了。
按理来说,作为一国元首的突然暴毙会对形势产生剧烈的影响,但希特勒死不死对于德国命运的转变却的确不算大。
希特勒之死最多减少战争死伤的人数,但应该改变不了战后德国被委任统治的结局,对于德国国内纳粹文化的改造是势在必行的,不可能再像一战后任其自己为之了。
第一。在1943年1月召开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以英美为首的反法西斯盟国通过了将把对德,意,日的战争进行到他们无条件投降为止的目标。而斯大林虽然没有参加会议,但在1943年5月1日的纪念国际劳动节的讲话中也表示必须将纳粹德国打到无条件投降不可。
因此盟国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纳粹德国的战争以及对占领区其他民族人民的恐怖统治远甚当初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因此所引起的仇恨也是非常强烈的。无论是出于现实利益的教训还是民族情绪舆论主导,都不可能有像一战德国那样换个政府就可以缔结和约的好事发生。
其次,即便希特勒死了,密谋分子也不一定能够成功组织起新政府。无论是维茨勒本还是可能在见机行事的克卢格,都没有领导容克军官阶层的威望,就算炸死了希特勒,密谋分子在占领广播电台上的计划也欠考虑,所以在国内很难立足。
无论是野心勃勃的戈林还是希姆莱,在势力网上都远比密谋分子的领导者更加强大。同时大量的军官,士兵,包括普通民众都没有推翻希特勒政权的打算,他们被希特勒国家社会主义的魔力给深深迷住了,他们沉浸在它曾经取得的疆域和辉煌里,因此可以说,此时纳粹德国内部依旧比威廉二世下台前的德国要稳固得多。
因此,希特勒的死亡。对于德国必须投降,并且接受委任统治的命运是不会改变的,只有一点可能改变,那就是提前开启苏联和西方盟国利益的碰撞。
陆军元帅克卢格在临死之前曾经说过,如果计划成功他将立即与艾森豪威尔接触,要求停战。按照密谋分子的规划,他们想要的已经不是抵抗了,而是让西方盟军尽快占领德国,避免落入苏联手中。
但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西方盟国和苏联依旧存在着大量需要合作的理由,太平洋和中国战场的战争还在继续,在原子弹还没有研制出来前,美国人迫切需要苏联帮助他们承担进攻日本的压力,所以无论出于什么理由,他们势必会让苏联在德利益分得一杯羹。
德国想借意识形态对抗分化反法西斯阵营的算盘必然会落空。
因此总结,希特勒死了,可能改变的就是战争伤亡人数会减少,英美盟国可能在德国势力划分上更占优势,但不可能独吞,但德国的结局必然是要被清洗纳粹文化,被占领,被改造。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